從事所謂科技業的我, 對於以下文章也頗有感觸.
轉錄自: 中山電機教授-嚴成文
過去的十數年,我們都鼓勵也試著幫助我們的學生進入電子產業。股票夢的驅使下,我們的同學也確實嚮往電子產業。事實上,過去近二十年我所擔任過指導教授的研究生們,也大部分都任職於各大上市上櫃的電子公司。令我們感到高興且驕傲的是,這些學長們都成為社會中堅,有朝一日也許會變成國家的棟樑。但是,最近我發現情況有所不同,傳統產業的機會似乎漸漸打開,值得大家注意。以下,我先說明幾個重要的變化:
首先,得注意的轉捩點是台灣科技公司將過去發放股票的制度改成「員工分紅費用化」。股票發財夢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有限的薪資調整。過去每天晚上不到九、十點不敢下班,加班沒有加班費,過著不是人的生活,目的就是為了拼股票,看能不能用十幾年青春的全部來換取到四十幾歲的提早退休。股票分不到,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做這麼大的犧牲?
第二,代工文化掛帥的狀況下,台灣的電子產業已經愈來愈沒有高科技的味道。為了節省財務和時間的成本,台灣的電子產業愈來愈不敢在嘗試錯誤中創新。在設計及製造的過程中,作風甚至比許多傳統產業更加保守。在這種缺乏創意的環境中工作,我們能多快樂?
第三,台灣的電子產業附加價值持續下探,已經到了薄利都未必多銷的地步。所以只好外移產業或把一個工程師當成兩、三人用。這種情況看不出有改善的跡象,因為大老闆都還不肯投資R&D,附加價值也就無從創造。
第四,為了不斷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電子產品不斷的在為推陳出新而推陳出新,隨之而來的就是產品規格不斷進行未必有意義的世代交替,最後的結果就是累死工程師,讓工程師不管是在體能或專業能力上都很難撐過40歲。天啊!那我40歲以後如何維生?
整理上列各點,我們發現台灣電子產業的工程師其實只是工時長、創意發揮空間小、專業壽命短而且幾無生活品質可言的高級技工而已。說技工還真的不誇張,有的半導體廠就是叫一流國立大學畢業的工程師洗機台、顧機器而已。在過去,為了錢這一切都也許還有妥協的空間,如今錢景日益黯淡,大家在生涯規劃上恐怕不能再和十年、二十年前的學長姐一樣了。
相形之下,傳統產業的員工通常上下班時間都較正常,職場生命也因對員工經驗的倚重而較長。今日的傳統產業之所以開始看好其關鍵原因就在「傳統產業高科技化」的這個可能性。其中最早出現的成功事例就是金融業的資訊科技化,雖然金融業的產品及服務內容都很繁瑣,但由於它們都具有高度的規則性,故非常適合以電腦處理,結果不但是傳統的金融工作項目在處理效率上大幅提高,資訊科技更使金融業有能力創造及操作新的金融產品及服務方式,營收也因此有了跳躍性的成長。
當然,金融業的財力也讓他們有能力由電子產業手中搶到一群資訊工程師為其服務。反過來說,當員工分紅費用化造成股票發財難以再現之後,我們預期會有更多的工程師往傳統產業移動。
傳統產業,尤其是台灣的傳統產業,其大好機會開始出現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大陸、印度等國家崛起。隨著生活的改善,這些地區二、三十億的人口對傳統產業產品的質與量的需求有爆發性的成長,中間自然蘊藏著無窮商機。
過去由於技術層次不高,傳統產業多由在地廠商所壟斷。但跨國企業在其科技化經營能力的加持下,早已打破這個多年不變的格局。看看台灣的7-11及Starbuck如何在台灣攻城掠地,更別提麥當勞及必勝客如何在台灣創造營收。更重要的是:這些傢伙的毛利絕對比鴻海的5%好很多。
我當然不是鼓勵大家去賣咖啡或漢堡,不過大家應該都也可以看到這些企業在與在地業者的競爭中,可不是用微利價格取勝。服務品質是可以跨國界的,因此台灣包括服務業在內的傳統產業揮軍大陸是大有可為的。可是,在開拓這種機會的過程中,擁有高科技訓練背景的我們,到底能做些什麼?
丹麥是我最喜歡的實例,丹麥國民所得全球排名第七,是台灣的4.7倍,每週工作時數37小時(學長們,你的工作時數要不要乘2啊?)。和台灣一樣缺乏天然資源,土地面積4.3萬平方公里,也只比台灣略大一點點,但在「世界快樂地圖報告」中,丹麥的快樂指數在全球187個國家中排名第一,如果考慮到丹麥的爛氣候(經常嚴寒,少日照易得冬季憂鬱症),這真是不可思議。而這個又快樂又富有又輕鬆的國家,其產業內容卻是以傳統產業為主。
丹麥賣的第一個是「設計」,他們對家具及傢飾在人體工學及造型美感上,都能有卓越的價值感,因此價格也是我們台灣同類產品所望塵莫及的。
畜牧應該算是傳統產業中的傳統產業吧!丹麥最大民間豬肉合作社的年營收可以比名列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的台積電還高。丹麥農場的每隻豬都植入晶片,利用電腦追蹤身體及進食狀況,依據豬隻需求調製的飼料,透過自動化傳輸系統送到豬槽。至於豬舍的溼度、溫度、光線等環境條件都是自動控制。屠宰廠則是透過電子化的探針檢測豬隻身體上的12個部份,計算出脂肪含量、瘦肉率等十多個參數後,依肉品及豬重自動計價,這些都是丹麥培根與火腿全球市佔率排名第一,540萬人口的丹麥農業淨輸出排名第八,背後的重要原因。當然,這些畜牧業的自動化設備也同時行銷?
台灣的農業向來也有「精緻」的美譽,但恐怕在高科技技術的使用上,和丹麥相較,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等著工程師來填補。想想看,如果台灣能以美味、潔淨、口感佳的食品進攻大陸,光是拿下其M型社會前3%的市場,台灣就有多少錢可以賺?對大陸這個地方,我們不但有地利之便,也有品牌優勢(大陸人視台製的PC元件為高檔貨),機會真是不錯。
其實現代社會收入結構M型化也是傳統產業可以創新及科技化的主因之ㄧ。以前誰會去穿一雙數萬元的鞋子?去騎一台數十萬元的自行車?用一套數十萬的球具?買一台上百萬的機車?聽一套數百萬元級的類比音響?甚至建一個造價千萬的家庭劇院?這些產品的利潤絕對可觀,這樣的市場也替傳統產業高科技化所需的成本找到來路,也讓我們工程師的創意有更大揮灑空間。
台灣電子業的發展狀況其實是很令人憂心的。面對韓國及中共等國家的前後夾擊,台灣電子業的因應之道不是研發新技術而是兼併其他台灣廠的既有市場。過去主機板之光的華碩就是個範例,華碩現在由筆電、光碟機、液晶電視一路做到數位音響,甚至連機殼它都要撿來做。液晶電視賣的是日系的價格,品質倒是維持台灣的水準。數位音響中的一張音效卡可以叫價到近萬元,但我覺得買這張卡的人是傻瓜,因為歐美及日本的高階音效卡比他們的卡更好而且更便宜。簡單來講,不肯投資研發使得他們的產品既無特色也找不到訴求,市場佈局真是沒有章法。不過,我還是要強調,和台灣其他的電子業廠商來比,華碩還算是好的呢!
其實,長久以來,以代工起家的台灣電子業已經養成急功近利的壞習慣,所有的產品都是在訂單指日可待的情況下才願意投資。投資之後,所有的工作重點都落在如何讓產品在「堪用」的情況下持續的cost down。這有點像早期台灣的建築業,蓋房子的重點就在如何在房子不倒的前提下盡量的偷工減料。至於碰到地震怎麼辦?無所謂啦!反正到時候住房子蓋房子的都會被壓死。
這幾年,台灣的電子業又養成了新的壞習慣:刻薄員工。在產業外移大陸及越南等國家,嚐到人工便宜的甜頭,就覺得台灣的人事成本太貴,於是工程師的工時已經幾乎到了天天半天班的地步(每天上班12小時或以上的半天班),現在又來員工分紅費用化,美其名讓利潤回饋投資者,其實真正肥到的是大股東。
我們當然比大陸、越南的工程師貴,可是大老闆們不應該叫我們做這些低收入地區工程師能做的事,他們應該多利用我們的創意與思考上的靈活度,投入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如果大老闆們不肯投資研發,只把我們當成高級技工,然後再減少我們的實質收入,這難道不刻薄嗎?
沒錯,就業市場就是願打願挨的市場,只是在挨打的代價已益發不值得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張大眼睛往外看了。我並不天真的就以為台灣的傳統產業完全沒有電子業的上述問題。不過,目前的狀況應該是幾乎所有電子業的老闆都在向最賺錢的郭老闆看齊,他們的商業模式幾乎是完全同質。相形之下,傳統產業的經營模式還多元化些,認真尋找,說不定同學們還真的會看到一些好機會。
舉例而言,台灣的自行車已經有世界級的品牌,台灣的嬰兒車也擁有全球第一的市佔率,到彰化的玻璃博物館看看,就知道台灣的玻璃製造技術有多傲人,台灣的旅行箱、遊艇也早已打入頂級消費的市場,相關專利也是多的嚇人,你知道PRADA這種頂級服飾得拉鍊是誰做的嗎?這兒存在了許多優秀又有前瞻性的工作機會。
目前科技系所畢業生的平均工作機會絕對大於一(我手上的資料是1.2到2),中字輩大學的學生機會一定更好。因此,各位同學絕對有機會找到能讓員工正常上下班,而且肯投資研發,讓工程師發揮創意的優質傳統產業。就算是第一份工作不理想,第二、第三份工作找到理想職務的機會一定會愈來愈好。也說不定,這些傳統產業有能力因高科技化,產生驚人的爆發力。那時候,財務上的報酬就算是額外的獎金了。
不久之前,有家跨國企管顧問公司公佈了各國員工的工作效率比較資料,結果顯示,工時超長的日本人工作效率最低。我手上的資料也顯示,台灣的每週工時僅次於香港與印度,是全球第三長。工時長又沒效率值得嗎?相形之下,丹麥每週工時才37小時(一週五天的話,每天才不到7小時),國民所得卻是全球最高的水準,難道我們台灣人真那麼笨嗎?
寫這篇文章最大的原因是希望大家不必再過沒有自己、沒有家庭的生活,能有陪著孩子成長、同時兼顧休閒與工作的生活。因為這才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甚至對公司真正有益的生活方式。升學考試已經嚴重剝奪了我們青少年的時光,真不希望職場的壓力再把大家青壯年的歲月犧牲掉,難道我們一生只是為了那幾年短短的退休生活能衣食無缺而終日奔忙嗎?
最後這一段話才是值得我們要去做的!!
Enough Already!
6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