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來把我的CCSVI手術過程做一總整理好了,讓大家可以好好的細細品味和參考
一般人聽到 “手術” 可能會直接聯想到習知的外科手術 (需要拿手術刀把皮膚切開的那一種)。但是,血管攝影術 (angiography) 和血管氣球擴張術 (angioplasty) 絕對不是你們所想像的那樣。這是一種微創手術。這種手術的傷口只不過像針孔般大小一樣 (略大於抽血或者是打點滴的針孔),而且傷口只會有一個或兩個,術後休息約10小時即可下床 (休息時間長短依是否穿刺動脈或靜脈而有所不同)。該微創手術已經用於腦中風病患以及心血管疾病上達多年之久。台北榮總神經團隊針對於頸動脈的擴張手術自1985至今已行之多年。為了預防中風的發生,每年接受此種手術者至少100人之多。
我是一個罕見疾病,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的患者,在偶然的機會中得知國外有研究發現,在多數的MS患者當中存在著靜脈血管窄化的問題,而且也就是經由血管攝影術所得到此一清楚的影像和結果,更進一步的,也進一步利用血管氣球擴張術來解決了靜脈血管窄化的問題以及其所衍伸出來的症狀。當我經由初步檢查得知頸部靜脈血管異常同時也得知台北榮總也能夠做血管攝影術以及血管氣球擴張術之後,隨即決定予以檢查以及擴張的治療。對我而言,擴張窄化的血管就像 “打通血路” 一般,血流順了,毛病自然就沒了。
過程其實非常簡單,就像我們平時做核磁共振掃描或者是電腦斷層掃描需要注射顯影劑一樣,不同的地方是血管氣球擴張術中顯影劑注射的位置是由鼠蹊部的動脈或者是靜脈所導入。為何需要由鼠蹊部的動脈或者是靜脈導入呢?其實主要是方便所檢查的部位如:腦部,頸部,胸腔,心臟等部位。
在注射顯影劑導管之前會在鼠蹊部做局部麻醉以減輕穿刺的痛覺,但並非全身麻醉,所以整個過程是相當清醒的,能夠與手術的醫師們溝通,所以相對風險性較全身麻醉低。同時,全程監看病人的血壓,心跳。當有任何不舒服時,我也可以直接說出我的感覺,所以和醫師的互動相當良好,完全不會對手術過程中的有懼怕的感覺。 在局部麻醉完之後,做動脈或者是靜脈的穿刺 (這部份就像抽血時用較大的針頭扎入皮膚的感覺),之後將導管深入動脈或者是靜脈,藉由雙軸3D X光機做即時的立體影像監看,所以病人和醫師可以看到導管目前所在血管的位置,此時都不會有任何的感覺。藉由顯影劑的注入 (所注入的部位稍有溫熱的感覺),病人和醫師都可以清楚的看見血管窄化的地方,窄化的程度,血流的大小以及血管內的壓力等。
因為靜脈血管中會有瓣膜,所以有時候當導管或氣球通過瓣膜的時候會有剝,剝,或喀啦,喀啦,的聲音,你這時才會感覺到有管子在你的身體內部,因為我的部份為顱內頸靜脈,血管比較小,所以會出現類似的感覺,相同的感覺也在國外的手術過程中出現過,並不用太擔心。為一正常現象!
確定了血管窄化的區域後(我的部份是顱內頸靜脈)此時會伸入擴張用的氣球(該氣球和導管是同一跟管子) 至狹窄的地方,慢慢的充氣入氣球中,氣球膨脹以擴張血管窄化的地方,在擴張的時候,耳下方會有鼓鼓感覺,不過並不會有任何的不適,擴張時間依窄化情形而決定,一般而言以多次短時間為主(氣球充氣一段時間再把氣球消氣為一次)。對於擴張的壓力和時間請不用太過擔心,醫師們會在考量的安全範圍內做一處理(通常擴張一次的時間為30~60秒不等,壓力多不超過一大氣壓),而且若有任何的不適,都可以直接和醫師反應,對於醫師而言,病人的反應也是很重要的,請不要過於擔心,一定要忠實且完全地表達目前此時此刻你的任何感覺和感受。
在氣球擴張完畢之後,會再檢查血流的情形和血管壓力,確認已經將窄化的部份擴張。之後會將氣球以及導管抽出,緊壓傷口並且覆蓋約2~3公斤的沙袋 (就像抽血拔除針頭之後要按壓傷口一樣),只是需要較長的時間(約2小時)以利傷口的癒合。之後這段時間需要平躺且維持該鼠蹊部以及該下肢的不動約4~6小時,持續觀察血壓和心跳狀況12小時。
我在做完此手術後,身體並沒有感到不適(除了會有點累之外),部份症狀也有好轉反應,我認為血管攝影術和血管氣球擴張術對於動脈或者是靜脈等血管的窄化有非常好的檢查以及改善的幫助。
人體的血液系統是一個封閉循環的系統,若是有其中一部分的血管夾窄或甚至阻塞,對於整個人體而言會產生無法預測的疾病。所以透過精準精確的血管攝影術更能夠清楚的知道體內的血管是否運作正常。才能夠再進一步利用血管氣球擴張術採取行動予以矯正。對我而言,血管攝影就像是預先確認可能引發腦中風或其他血管異常的第一把秘密武器,而氣球擴張術就像是解決以及預防腦中風或其他血管異常窄化引起的肢障等問題的第二把秘密武器。
最近,我看到一些例子顯示也許每個人手術後的恢復情形都不盡相同,也許是每個人神經系統被破壞的程度不同所至,但是我相信,若能夠把窄化的血管完全通暢,神經受損的機會將會因此而減少,因為廢物不再堆積在腦袋或脊髓週邊的血管中,新陳代謝良好,而這樣子細胞才有可能恢復它原有的活力和再生的能力。也唯有如此,才能夠阻止神經的再度發炎或病變所導致我們身體的殘障!
Enough Already!
6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