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人員揭示出一類核糖核酸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調控新機制,並提示多發性硬化病可能存在新的診斷依據和藥物作用靶標。這是裴鋼院士研究組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相關論文昨天被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免疫》線上發表,並將正式出版。
多發性硬化症源自中樞神經系統病灶,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包括視物模糊,感覺、運動異常,智慧、情感等高級功能障礙。因其在中 青年人群中多發,且有較高致殘率,對社會和家庭造成極為不良的影響。數據顯示,在西方一些國家,該病患病率高達十萬分之一百到三百;而在我國,據不完全統 計,該病患病率也已達約十萬分之五,並呈逐年上升趨勢。
近年來,免疫學家在人體內發現一種名為“TH—17細胞”的細胞亞群,它們被大量誘導並主動入侵中樞病灶部位,能加速誘發組織損傷。科學界認為,深入理解和揭示它們的分子調控機制,對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裴鋼研究組通過多年來在細胞分子層面的研究,發現一種特殊核糖核酸“非編碼小 RNA”,與“TH—17細胞”的分化密切關聯。他們證實,在實驗用的多發性硬化症模型小鼠中,人為提高這種小RNA的水準,便會加重小鼠病情;而抑制該 小RNA水準,則能顯著減輕病情。研究表明,正是這種“不受歡迎”的小RNA,促進了小鼠的外周淋巴結以及中樞病灶部位的“TH—17細胞”分化。
專家表示,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非編碼小RNA”在多發性硬化症發生過程中的新機制,也為包括多發性硬化症在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治療策略。據了解,此項成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市科委和中科院資助,課題組已為該成果申請相關專利。
《自然·免疫》同行評審專家評價認為,這一成果有可能為該領域研究開闢新的思路和方向,它提示:這種小RNA有望開發為一個診斷多發性硬化症的靈敏標誌物,以及潛在的藥物設計靶標。(徐瑞哲)
Pls check this website www.w5.ctv.ca the new "liberation" surgery may be fixed this MS.
回覆刪除這真是太棒了! 找到了目前看起來算是物理上最接近的原因了!!
回覆刪除不知道這種手術何時會引進台灣? 不然就要飛到義大利去做了呢~
回覆刪除